聯(lián)系電話:
13581588593
磨削燒傷存在多維度檢測標準,不同行業(yè)和工藝會根據(jù)材料特性、零部件功能要求制定相應的具體行業(yè)判定指標,無法建立統(tǒng)一的標準。
一、外觀與微觀判定標準
表面變色觀察:燒傷表面因氧化會呈現(xiàn)黃色、褐色甚至藍黑色,顏色深度與燒傷嚴重程度正相關。
微觀紋理異常:金相顯微鏡下觀察,燒傷區(qū)微觀紋理紊亂變形,若裂紋長度>0.05mm或寬度>0.005mm可判定燒傷。
二、硬度檢測標準
表面硬度降幅:
輕微燒傷:硬度降低5%-10%
中度燒傷:降低10%-20%
嚴重燒傷:降低超20%(如曲軸硬度<HRC45即屬嚴重燒傷)。
硬度梯度突變:表面0.05-0.2mm深度內(nèi)硬度驟降≥HRC5(如車軸在0.1mm深度下降HRC5判定燒傷)。
三、金相組織分析標準
異常組織占比(以中碳鋼為例):
輕微燒傷:異常組織占5%-15%
中度燒傷:15%-30%
嚴重燒傷:>30%。
組織轉變特征:燒傷區(qū)出現(xiàn)回火馬氏體、托氏體等異常相變。
四、殘余應力閾值
殘余拉應力>150MPa時結合金相可判定燒傷,航空航天件>200MPa即屬嚴重燒傷。
五、無損檢測標準
磁彈法(BN法):通過巴克豪森噪聲信號量化燒傷程度,靈敏度高且無損。
酸蝕法:傳統(tǒng)方法,依酸蝕后顏色分級,但屬破壞性檢測。
行業(yè)應用差異
齒輪領域:需結合酸蝕法與磁彈法雙重驗證。
軸承套圈:按燒傷深度分級(淺<0.05mm,深>0.01mm)。
航空航天:殘余應力標準嚴苛,需配合顯微組織分析。
注意:實際檢測需綜合2種以上方法,不同工件標準側重不同,如汽車發(fā)動機曲軸以硬度突變?yōu)楹诵闹笜耍X輪件側重組織轉變與酸蝕響應。
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(wǎng) 管理登錄 網(wǎng)站地圖
地址:北京市門頭溝區(qū)上園路甲10號院 洪源智能工坊807室 座機:010-88820040-8002 郵箱:volwin@volwin.cn